发展规划
当前位置: 发展规划 > 海南省规划 > 正文
当前位置: 发展规划 > 海南省规划 > 正文
    31 2007-10
阅读:
海南省教育事业“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
来源:本站
日期:2007-10-31 00:00:00
来源:本站

一、九五计划执行情况

  九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我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全国、全省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海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全面实施科教兴琼战略,加强教育与科技经济的紧密结合,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和资源配置,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有了明显提高,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快速协调发展

  九五期间,以普九为重点的基础教育各项工作得到加强。截至2000年底,全省所有市县均已通过了省的普九验收。2000年与1995年相比,小学适龄儿童的入学率由99.03%上升到99.70%;小学在校生已迈过高峰期,由111.74万人下降到103.58万人。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由72.55%上升到95.42%;初中在校生由27.55万人增加到37.59万人。

  2000年,全省初中毕业生升学率41.97%,较1995年提高1.48个百分点。普通高中招生数由1995年的1.68万人增加到2.29万人,在校生由4.16万人增加到5.98万人、职业中学招生数3331人,在校生达到8028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数1.09万人,在校生由2.44万人增加到3.07万人。

  2000年,我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0%,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由1995年的3739人增加到7940人,在校学生由1.2万人增加到1.85万人。2000年,全省研究生招生数67人,在校生132人。2000年,全省成人高等教育招生数增加到6287人,在校生1.32万人;成人中专招生增加到5510人,在校生9648人。九五期间,我省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覆盖率达到100%,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覆盖率达到90%以上,每年约有28万农民接受多种类型的文化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举办了小康班,已在全省46个贫困乡镇招收了1356名农村青年进行培训;实施海南省“9+1”职业培训计划, 7个民族市县共招收946名学生;成立海南省职业教育讲师团,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传授农业实用技术,共有1.56万多人次参加培训。

  ()各项教育改革稳步推进

  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基础教育全面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省财政拨款的9所部门管理的普通中专学校已划归省教育厅统一管理;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已划转我省管理。

  办学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初步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体制,社会力量办学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公有民办、民办公助及股份合作等多种办学形式也正在探索开展。到2000年,全省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小学校已达71所,在校生达2.96万人,占全省中小学在校生总数的2.01%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推开。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上,各级各类学校不断推广和实施教职工全员聘用合同制、岗位责任制、工资总额包干制、结构工资制。出台了《海南省大中专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加快了大中专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步伐。

  招生考试及毕业生就业制度不断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中专学校招生条件进一步放宽;顺利实现了高等学校、中专学校的招生并轨,并开始实施春秋两次高考制度;大中专毕业生基本实行了学校推荐、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

  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的教育教学领域各项改革不断深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切实加强和改进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基础教育努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初中部分学科的教学内容已进行调整,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有了良好的开端,教育教学评价制度改革试点卓有成效,素质教育教研工作迈出了较大步伐,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和劳动技术教育工作继续得到加强。职业教育增强了专业的实用性和课程及教材的针对性,加强了实习基地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高等学技启动实施了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确定了8个省级重点学科,设立了海南省普通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科研和教学奖励基金。

  ()依法增加教育投入,不断拓宽经费渠道,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省政府颁布实施了《海南省义务教育经费筹措使用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征收管理的决定》,一个以财政拨款为主,财、税、费、产、社、基并举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1999年,全省教育经费达到20.31亿元,比1995年增加4.47亿元,增长28.22%,其中,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0.38亿元,比1995年增加0.81亿元,增长8.46%。同时,建立了教育成本分担机制,适当提高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费收费标准,放开社会力量办学的收费。我省还利用世界银行贷款710万美元,加快改善办学条件的进程。

  九五期间,我省各级各类学校的校舍、教学设施、教仪设备和图书资料等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整体素质显著提高,教师待遇明显改善

  师范教育进一步得到重视,在投入上向师范院校适度倾斜,师范院校的培养能力得到提高。不断健全和加强师资培训体系,狠抓对在职教师的培训提高工作,特别是加大了高校学科、学术带头人与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中小学特级教师、高级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制订了《海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意见》、《海南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实施方案》,全面启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工作,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和高层次学历教师比例有显若提高。

  九五期间,我省加强了对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的督查力度,基本解决拖欠教师工资问题;每年安排2000个指标,解决合格民师的转正问题;加大教职工住房建设的投资力度和工作力度,教职工住房条件明显改善。

  ()调整学校布局结构,教育资源配置得到优化

  中小学布局调整成效明显,一批布局不合理、规模小、办学质量低、效益差的中小学被撤并,在保证就近入学的前提下,扩大校均规模,办学效益得到提高。

  普通中专学校中已有9所省财政拨款的学校划归省教育厅统一管理,并制订了布局调整方案。为适应我省教师需求和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的要求,我省已制订了师范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方案,现正着手实施。

  高等院校的类型结构调整初见成果,将海南教育学院与海南师范学院合并,实现培养培训一体化;按股份制运作的方式,成立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将原海口职业大学改制为海口经济技术学院;在海南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设立了二级职业技术学院;海南民族师范学校并入琼州大学并将琼州大学升格的工作也正着手进行。

  ()启动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进一步推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制定了海南省教育信息化工程发展规划,省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的筹建进展顺利,完成了中国教育科研网海南主节点的建设和省教育厅政府上网第一期工程,初步完成了全省教研信息网络的建网、建队工作。九五期间,全省新建教育卫星电视接收站3个,三套卫星节目的收视率明显提高,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和教师继续教育条件有所改善。

  现代教育技术进一步推广运用,各级各类学校实践基地、实验室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取得较大成效。全省中小学50所实验室示范学校建设正式启动,占90%的市、县重点中小学实验室建设达到国家一类标准,高校基础学科和中师各学科实验室合格率分别达到100%90%。国家、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室学校硬件、软件建设提前达到规定标准。全省开展计算机教学活动的学校增加到450所,l万余名教师接受不同程度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加强了为教学服务的计算机软件开发。

  ()教育法治建设取得新成果

  从海南教育的实际需要出发,在九五期间料定的地方性教育法规有《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办法》、《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办法》,省人民政府规章有《关于加强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征收管理的决定》、《关于加快教职工住房建设的决定》、《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等,还由省委、省人民政府制定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教育战线制定完善了关于依法治教的制度并实行,这些都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我省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机遇

  ()主要矛盾

  1.教育的战略重点地位还有待进一步落实,依法治教的意识亟需加强。部分地方党政领导对教育的重视缺乏持续性和一贯性,未能充分理解和认识小平同志关于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的指示,往往在经济形势不好时难以摆正教育应有的位置。

  2.教育的财政投入尚未依法得到有效的保障,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对经费的需求同经费实际投入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九五期间财政预算内教育投入前三年逐年下滑,后二年增长缓慢,法定的三年增长未能得到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省出台的关于增加教育投入的各项政策尚未得到完全落实,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缺乏有效的途径和保障。

  3.政府对教育的宏观调控需进一步加强,教育的布局结构和专业设置有待进一步优化。中专学校还存在条块分割、重复办学、规模偏小、效益不高、专业重复设置的弊端,教育资源不能得到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

  4.在各级各类教育中,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教育内容和方法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十分突出。人才培养的规模、规格、结构和质量,特别是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远不能适应海南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需要,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学校教育中还存在着忽视德育、体育和美育,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

  5.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偏低。教师队伍管理上由于教育人权与事权相分离,致使省内一些地方对教师缺乏严格的编制管理,造成城镇学校教师局部超编与广大农村学校教师缺编并存、教师队伍中非教学人员过多、新招代课教师屡禁不止、师范毕业生分配渠道不畅等问题;解决拖欠教师工资问题虽然取得重大进展,但相当一部分市县尚未建立起保障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的有效机制,未能按照《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办法》规定,将中小学公办教师工资和民办教师工资中属政府支付部分收归县级财政统一管理;少数教师素质偏低,学历、职称与水平、能力不相符合的问题突出,尤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还很低。

  6.全省各地区教育发展很不平衡,尤其是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明显滞后,制约着全省教育的协调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部分地区如果不在校舍建设、教学设备、教仪设备、图书配置、控制辍学率和解决学生欠费等方面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普九成果不仅得不到巩固提高,而且还会出现滑坡现象。

  ()面临的机遇

  1.知识经济的出现,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人才、劳动者素质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教育的基础性地位日益突出,加快教育发展的紧迫感日益强烈。

  2.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逐步确立,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初步形成。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尤其是第三次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后,党中央关于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思想已逐渐被全省各级党政和全社会所认识,实施科教兴琼战略的自觉性普遍提高,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已成为当前我省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3.加快发展海南热带高效农业、海岛旅游业、新兴工业,建设生态示范省和信息智能岛,要求加大教育的贡献力度,切实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一大批高级专门人才和大量的多门类的应用型人才。

  4.教育需求旺盛,发展空间增大。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青少年学生对接受高一级教育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知识经济的出现,人民群众对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也会不断增长,加快教育发展势在必行。

  5.我省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基础。海南建省以来确立和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深化教育改革奠定了较好的外部环境;海南经济已走出房地产泡沫经济破灭后的低谷,步入新的经济增长周期,对教育的支撑能力将进一步增强;海南已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教育体系,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这是十五期间乃至2010年我省加快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十五计划和 2010年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第三次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琼战略,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切实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地位,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提高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特区两个文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为海南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发展目标

  十五乃至2010年,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各级各类教育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相互衔接和沟通开放的现代化终身教育体系;形成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模式;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海南产业结构、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体制、投资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教育与经济、科技紧密结合的教育产业发展机制,不断加大教育在科教兴琼中的贡献力度;力争使我省的教育普及程度、办学条件、教官质量和全民平均受教育年限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指标接近国内发达省份的水平。

  1.大力发展幼儿教育。重视发展0-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到2005年,城镇基本满足学龄前儿童入园需求。全省乡镇以上3-6岁幼儿毛入园率达到60%,农村60%地区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到2010年,全省乡镇以上3-6岁幼儿毛入园率达到70%,农村地区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

  2.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成果。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和合格率,到2005年,全省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9.9%;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要达到97%以上,年辍学率分别降到1%3%以下;到2010年,小学、初中的年辍学率分别降到0.8%2%以下。加快中小学标准化建设,逐步消除薄弱学校,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到2005年,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达到省规定的合格学技标准。加大对民族贫困地区教育的扶持力度,逐步缩小地区间教育水平的差距。坚持不懈地扫除剩余青壮年文盲,加强脱盲人员的继续教育,搞好脱盲后的巩固提高工作。

  到2005年,新建4所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儿童少年比较集中的地区设立特教班,继续实行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到2010年,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达到85%以上。

  3.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到2005年,全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0%左右,各种形式的高中阶段教育和初中后职业培训在校生规模争取达到27万人,其中,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达到20万人,城镇初中毕业生基本能够升入高中阶段的各类学校;到2010年,全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0%左右,各种形式的高中阶段教育和初中后职业培训在校生规模争取达到36万人,其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达到27万人,海口等经济发达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协调发展,形成一批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示范性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4.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进一步加快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不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逐步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到2005年,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左右,省内高校在读生达到7.2万人;到2010 年,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0%左右,省内高校在读生达到9.6万人左右。

  5.积极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广泛开展劳动力预备教育,积极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培训社会各方面需要的职业技术人才,使城乡新增劳动力上岗前都能接受必要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加大农村“9+1”教育计划实施力度,举办各种层次和类型的小康班,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到2005年,城市职工年受训率达到30%以上,农村劳动者年受训率达10%以上;到2010年,城乡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以上,劳动力素质明显提高。

  四、重点工程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工程;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改革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教育手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和知识观更加重视德育工作,不断改进智育工作,切实加强体育。卫生和美育工作,积极促进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把实施素质教育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