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
当前位置: 发展规划 > 校总体规划 > 正文
当前位置: 发展规划 > 校总体规划 > 正文
    31 2007-10
阅读:
海南师范大学2006-2010年发展规划及远景目标
来源:本站
日期:2007-10-31 00:00:00
来源:本站

 

 

为推进学校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办学实力,根据《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期间学校改革与发展回顾

1.“十五”发展规划总体目标基本实现。“十五”期间,学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巩固和发展两校合并及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成果,推进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20035月,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45月,获教育部批准在现有基础上筹建海南师范大学。学校正在向建设省属重点师范大学目标大步迈进。

2.进一步明确了办学定位。经过五年改革探索,学校主动适应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基础教育需要,逐步树立和强化现代大学理念,确定了“一主体三发展”的办学层次定位,即以本科教师教育为主体,相应发展非教师教育,稳步发展继续教育,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把为基础教育服务作为学校安身立命之本,不断突出教师教育办学特色和优势,积极发挥学校在海南基础教育和师资培养培训中的龙头作用。

3.形成了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协调发展格局。学校积极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本科专业总数已由2000年的13个增加到36个,非师范教育专业与师范教育专业比例为1.251,专业覆盖面涵盖5大学科门类,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在校全日制本科生规模翻了两番,实现了万人大学目标。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领域各项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我校优秀毕业生深受广大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随着办学规模扩大,办学效益逐步提高,学校整体实力日渐增强。

4.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学校制订了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和重点实验室建设规划,新增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校级重点学科19个,部分学科已在全国高师院校同类学科中处于先进行列。20035月,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首批硕士点4个,2005年又新增硕士点12个,硕士点总数达17个,研究生教育初具形态。大力实施“科研三高工程”,高级别科研立项、高层次科研奖励、高水平科研成果大幅度增加,科研年度经费突破千万元大关。

5.师资力量日渐增强。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为抓手,采取对内培养培训、对外引进延聘相结合方式,投入专项资金近1000万元加强队伍建设,已形成一支学历、年龄、职称、学缘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目前,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已基本达到国家设置大学标准,高职称教师已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与五年前相比,教授增加了近4倍,博士增加了7倍。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逐步培养并涌现出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他们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提高办学水平等方面的支撑作用日趋明显。

6.开创了合作交流新局面。以立足教育、放眼世界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毗邻港澳,面向东南亚的人缘地缘优势,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先后与美国等国家和台湾等地区7所高校建立校际友好关系,学术交流日趋频繁,国际影响不断增强。学校作为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批准设立的华文教育基地,面向东南亚开展汉语教学,支持周边国家发展汉语教学,海外教育蓬勃发展。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和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特别是琼籍华人华侨的联系,以教育、文化交流为平台,不断促进学校与各界的沟通了解。利用各类捐资先后建设了田家炳教育书院、逸夫艺术楼、黄华康体育馆、诗琳通公主广场、星光广场等公用设施,改造了局部环境,扩大了对外影响。

7.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学校积极筹措资金,不断加大办学投入,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7000多万元,比五年前翻了一番。新建校舍面积近13,基本上能够满足现行办学需要。新增图书资料近20万册并建成了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实现了省内高校图书馆际互借。积极推进校园网和数字化校园建设,校园网络覆盖达100%,互联网服务逐步完善,各种管理系统已依托校园网正常运行。

二、“十一五”期间学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8.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对学校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时代赋予高校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责任。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现代化、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高校之间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竞争日趋激烈,高师院校同时还面临着教师教育开放化的挑战。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顺应教师教育开放化和师范大学综合化发展趋势,不断增强危机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着眼于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和核心竞争力的增强,正确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促进学校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9.学校发展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十一五”规划的五年是学校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发展机遇是:完成筹建师大任务,在现有基础上加快发展,实现学校在层次、结构、人才培养目标等办学内涵上的历史性突破;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狠抓建设,促进学科专业协调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完成新校区建设任务,拓展学校办学空间。这五年的发展对学校未来的中长期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10.学校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十五”期间,学校在各方面均取得长足发展,但与同类院校和建设省属重点师范大学目标相比,我们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和不足。教育教学改革还不够深入,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科研投入水平低,创新能力不足,科研成果产出少,科研还不能与教学融合发展,共同促进;师资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提高办学水平的要求,从建设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战略出发,师资队伍建设还将长期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办学经费有限,地域空间狭小,已成为严重制约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瓶颈,需要积极筹措资金,进一步扩大经费投入,努力改善整体办学环境。

三、“十一五”期间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定位和发展步骤

11.办学指导思想: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突出教师教育办学特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服务国家和海南基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坚持人才强校、质量立校、学术兴校、特色树校,促进办学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协调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师范大学。

12.学校总体定位: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突出教师教育办学特色,立足海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适应海南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高办学水平和较强综合办学实力,在国内同类院校中有一定影响和竞争力的教学型省属重点师范大学。

13.学校发展目标定位: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适应海南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高办学水平和较强综合办学实力,在国内同类院校中有一定影响与竞争力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

14.学校类型定位:教学型大学。

15.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发展留学生教育。

16.学科专业定位:以人文学科、社会学科和理学为主干,多学科协调发展,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布局。

17.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海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

18.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思想素质高、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基础教育需要的新型师资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19.办学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以科学管理为保证,突出办学特色,促进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综合办学实力,为国家和地方基础教育、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0.治校方略:依法办学,民主管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21.发展步骤:

第一步:2006-2007年,前两年主要任务是完成筹建、更名师范大学任务,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进一步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完成新校区一期规划任务,为建设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步:2008-2010年,后三年主要任务是在巩固和发展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成果基础上,完成新校区二期规划任务,增强办学实力,使学校的总体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跨入全国同类院校中等偏上行列,成为海南省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基地、有权威影响和核心作用的教师教育培训基地、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科学研究基地,实现建设省属重点师范大学目标。

四、“十一五”期间学校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22.“十一五”是学校加快发展最关键的五年。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这个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乘势而上,完成四大任务:一是继续完成筹建海南师范大学任务;二是评建创优,努力创建本科教学工作优良学校;三是完成桂林洋新校区建设任务;四是提升学校特色发展内涵。

(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23.坚持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协调与统一,把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摆在突出位置。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主旋律,本科教学工作是基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永恒主题的思想,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确保“十一五”期间各类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24.全力以赴搞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严格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要求,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狠抓建设,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做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准备工作,力争实现争优保良的基本目标。

25.稳步调控办学规模。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努力创造条件,把办学规模调控到适度范围内,促进并形成质量与效能保障,规模和结构相协调的人才培养格局。

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到2010年本科专业总数达到50个,在校本科学生规模达到15000人以上。

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在完成现有学科资源优化重组的基础上,到2010年硕士点总数达到35个以上,在校学术学位研究生规模达到600人。同时,开展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在职研究生教育和研究生课程班教育,在校研究生发展规模达到1000人。

稳步发展继续教育。各类在籍继续教育学生控制规模10000人左右。

努力发展留学生教育,在校外国留学生发展规模300人左右。

26.继续深化本科教学改革。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和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精神,以培养适应新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积极服务海南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全面推进本科教学改革。

根据“强化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实践,突出能力,提高素质”的教育教学改革思路,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加强对本科教学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教学质量分级管理责任制。

突出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建设。促进学校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形成以教师教育为主要办学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学科专业结构合理,具有较宽专业人才服务领域和较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重点建设10-15个校级重点专业,争取有2-3个专业进入省重点专业建设行列。

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全面修订专业培养计划,全面推行辅修制、双学位、双专业选修制,全面推行学分制等项改革,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更有利的成才条件和更自由的发展空间。

重新设置课程模块,优化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突出加强重点课程、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和网络课程建设。加快教材建设步伐,提高教材水平。

积极推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创新,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优化教学过程。进一步重视和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27.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继续加强研究生教育基础建设工作,树立数量、质量、结构和效益协调统一的发展意识,推动研究生教育观念和培养管理制度创新。推进研究生培养导师负责制和研究生助研、助教和助管岗位制。积极启动和逐步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并资助研究生科研创新,促进研究生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28.实施“促进毕业生就业工程”。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目的,重视和加强就业工作,确保本科生就业率保持在80%左右。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增强学生就业适应性。认真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领导。尽快完善校系两级就业工作组织建设,探讨就业工作与各教学单位办学业绩挂钩工作机制。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和规划设计,注意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系统开展富有成效的就业指导教育。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联系,切实搭建起与社会相融通的就业渠道和网络。

(二)加快学科建设步伐,提高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

29.全面推进重点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竞争力的核心。加强重点学科,巩固优势学科,扶持特色学科,优化传统学科,拓展应用学科,培植新兴学科,努力构建一个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结构合理的学科体系。到2010年,力争国家级重点学科实现零的突破,新增省级重点学科35个,校级重点学科达到25个左右。

在学科建设辐射作用带动下,争取新增硕士点30个左右,一级学科硕士点23个,拥有国内外知名教授专家和学科带头人34名,硕士生导师130名左右。努力建设研究生培养科研平台和研究创新基地,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23个,力争国家级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

30.继续推进“科研三高工程”。积极调整科研工作思路,建立和完善科研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继续发挥学校师范教育优势和特色,结合海南地域优势,整合科研资源,大力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基础研究、应用开发研究和横向合作研究,加大科技服务和科研成果转化工作力度,把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科学研究工作迅速达到全国省属高师院校的中等水平。

力争到2010年,出版学术著作300350部,在国内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500篇以上,其中发表在核心刊物上的论文占发表论文总数的20%以上,被SCIEI收录的科技论文占发表论文总数的5%以上。力争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0项以上,省部级项目80项以上。获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60项。力争到2010年科研年度经费达2500万元以上。加快发展我校科技产业,力争有23项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着眼服务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培育学术精品和名刊,到2010年形成10项以上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的标志性成果。突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体育科学研究,初步形成我校特色和品牌。

(三)继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增强核心竞争力

31.继续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认真做好师资队伍建设战略规划。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努力构建吸引、培养和用好高层次人才的支持体系。探索人才组织新模式,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凝聚学术队伍,培养造就学术名家和创新团队。积极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投入,落实师资队伍建设校系两级任务和责任。深化专业技术职务“以聘代评”制度改革。努力建设一支符合学校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32.积极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按照国家设置大学标准指导并推进队伍建设。到2010年,拥有专任教师1000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任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要达到50%,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0%。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总数要达到7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要达到20%以上;45岁以下专任教师要全部达到硕士以上学位。

33.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在同行列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积极构建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创造条件外聘35名院士为我校特聘教授,校内培养23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35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5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7名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5名海南省“515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四)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办学方向,推进教师教育改革,进一步突出办学优势和特色

34.加强面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深化教师教育改革,优先扶持教师教育专业发展,改革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和水平。

35.加强学科教学论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批研究基础教育的专家学者。重视基础教育改革研究,形成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办好学科教学论研究生教育,打造教师教育品牌特色,提升为基础教育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36.建立和完善与省属重点师范大学相适应、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勾通、中小幼一体化的继续教育体系。努力使我校成为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切实发挥好我校在海南省教师教育体系中的龙头作用。

37.全面完成海南省新一轮中学教师全员培训任务。积极组织实施海南省中学学科带头人高级研修、中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中学骨干教师市县级培训和中学教师全员素质提高培训,积极开展中学教师学历学位提高培训。

(五)大力推进桂林洋新校区建设,为学校发展创造更大空间

38.科学定位,高起点规划建设新校区。科学规划新校区建设项目,保证把新校区建设成为一个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园林式、生态型、智能化的现代大学校园。

39.加强桂林洋新校区建设的组织领导。积极争取省、市政府支持和政策倾斜,加快新校区建设进程。多渠道筹措资金,保证工程进度,力争2006年启动,确保首批学生在2007年秋季入住新校区,到2010年新校区在校学生规模达到10000人。

40.引入新机制,加强新校区管理。吸收国内高校新校区先进管理经验,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管理办法,充分发挥桂林洋新校区的功能和效益。

(六)适应学校发展需要,大力加强基础教学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41.基础教学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是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物质保障。要进一步加强基础教学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十一五”期间,学校投入基础教学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专项经费不低于2亿元。理顺关系,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效益和服务水平。

42.建设和改善基础教学设施。建设若干个具有先进水平的基础教学公共实验室,加强管理,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和实验教学水平;改造、扩建、新建一批教室,增加现代化教学设备,建成一批设施齐全的多功能教室。

43.继续推进“数字校园工程”。加大对网络基本建设投入,把校园网络建设成为具有教学、学习、科研、管理和生活五大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网络。努力打造数字化校园,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44.建设高水平、数字化的现代化图书馆。增加图书资料建设专项投入,到2010年馆藏图书达到120万册以上。继续推进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加强文献资源的建设与利用,努力建设一个适应学校教学科研发展需要,具有教育和地方特色的服务性、学术性、研究性图书馆。

45.加大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按照教育部的体育设施管理条例及有关标准,逐年增加体育场地和配套设备,进一步改善体育办学条件。

(七)广泛开展交流与合作,推动学校外延发展

46.积极探索合作办学新途径,努力扩大对外交流。充分利用我校地缘优势和办学特色,广泛开展与国内外教育机构和港澳台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建立稳定的合作交流机制。定期或不定期举办高水平大型国际学术会议。着力做好与东南亚华侨和港澳台地区各界人士的联谊工作,扩大学校在国外和港澳台地区的影响,多方面凝聚办学力量。

47.积极实施“汉语桥工程”。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改善对外汉语办学条件,努力发展留学生教育,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多专业留学生培养体系,努力开拓国际教育服务市场。

48.加强与社会各方面合作,推进科技开发与学术创新。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发展方向,加强学校与科研院所、企业的合作,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步伐。充分利用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优势,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行业的联系与合作,关注社会热点与发展趋势,开展卓有成效的专题研究,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八)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打造制度特色

49.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进依法办学、民主治校、民主决策,健全学校领导管理体制和民主监督机制。全面提高各级管理者的执行力,建立和完善干部考核、岗位交流和选拔任用机制,培养和造就一批又一批优秀中青年干部。

50.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做好定编、定岗、定员工作,落实岗位职责和职数,全面推行全员聘任制。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效益。改革考核制度,推行量化考核办法,进一步形成人事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

51.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内部分配方式,强化激励机制,增强学校广纳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在充分运用分配激励杠杆作用的同时,注意缩小分配上的横向差距。

52.改革校院(系)二级管理体制。继续深化机构改革,优化机构设置,理顺职责分工,提高行政效率。根据学校发展趋势,建立和完善新的校、院(系)二级管理体制,建章立制,明确责、权、利关系,以管理重心下移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基层单位积极性,努力把院系办成富有活力和特色的寓教学、科研、管理于一体的运作实体。

53.继续深化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探索适合高校特点和市场经济规律的运作模式,继续完善管理部门与后勤服务实体之间的契约关系,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提高成本意识,强化经营管理,降低后勤运营成本,不断提高后勤服务水平和效益。

54.创新校办产业发展机制,改革附属单位管理体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国有资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增强校办产业和附属单位自身发展能力和为学校作贡献的能力。

55.积极推进管理创新。进一步树立现代大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为教学科研第一线服务的思想,积极推进管理理念、制度、方法及手段创新,形成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促进我校事业管理再上一个新台阶。

56.积极推进“教工安居工程”建设。采取多种举措,努力改善教师住房条件,着力解决制约人才引进和影响队伍稳定的瓶颈问题。

(九)坚持以人本,构建和谐校园

57.构建和谐校园是推进学校事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坚持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加快和谐校园建设进程,努力维护稳定,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58.继续巩固和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积极探索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推进学校改革与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组织保障。

59.坚持民主办学,依法治校。进一步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全面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坚持教代会、工代会议事规则,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校友会等群众组织和民主党派作用,建立健全听证会制度,强化依法办学和民主办学意识,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努力构建民主法治校园。

60.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高品位文化氛围。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先进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思想内容健康向上且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活跃校园文化气氛,不断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61.积极开展“平安校园”、“节约型校园”建设活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整建结合,重在建设”原则,以加强基层,抓好基础,强化教育,规范管理,落实责任为重点,全面创建“平安校园”。大力倡导节约文化,, , 增强节约意识,落实节约工作责任制,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

五、20102020年学校发展规划目标

62.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将学校建设成为海南省教师教育基地,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培养和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服务基地,海南省教育研究与咨询信息中心。基本实现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把学校发展成为综合性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具体内涵包括:在校学生规模达30000人,其中研究生和留学生达到6000人;建有一支师生比例恰当、结构合理、高素质并能胜任学校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且有部分教师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建有本科专业60个左右并有多个学科获得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建有一批省级以上重点学科,其中有46个特色鲜明的学科在全国处于先进地位且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依托重点学科实现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突破;承担一批国家级科研课题,有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发表并有部分优秀成果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和教学成果奖;建设好海南省基础教育研究基地和海南省教师教育中心,充分发挥其对海南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和引领作用;硬件设施明显改善,建有生态型现代大学校园,实验条件和图书信息资料等能满足教学科研需要并建有一批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明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竞争能力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