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
当前位置: 发展规划 > 校单项规划 > 正文
当前位置: 发展规划 > 校单项规划 > 正文
    31 2007-10
阅读:
海南师范大学2006-2010年师资建设发展规划
来源:本站
日期:2007-10-31 00:00:00
来源:本站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促进我校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海南师范大学20062010年发展规划》,特制定《海南师范大学20062010年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一、现状与基础

(一)“十五”期间的基本成绩

“十五”期间,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业务水平明显提高,为我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争取硕士点、升格师范大学等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十五”期间,我校通过实施“150人才工程,加大了人力和财力投入,引进和培养了一批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有效地改善了师资队伍结构,提高了学术水平。在“十五”开端的2000年,我校教师队伍从职称结构上看,只有正高级职务教师21名,占教师总数的近5%,副高级职务教师139名,占教师总数的29%,高级职务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4%;从学历结构上看,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只有99名,占教师总数的21%,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仅13名。经过五年建设,在“十五”结束的2005年,我校教师队伍从职称结构上看,高级职务教师增加了2倍多,高级职务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1%;从学历结构上看,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增加了2.7倍,占教师总数的39%。我校还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其中,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国务院特贴专家15名,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者2名,海南省优秀专家25名。此外,我校还聘请了2名中科院院士担任特聘教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主要是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尚需进一步提高。

2.师资队伍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主要是高级职务教师在不同学科专业的分布不均衡,岗位设置及其比例结构不尽合理,全校高级职务教师总量仍需增加,个别学科专业则需适当调控。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学校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的指导思想,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业务能力、身心健康等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加速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为重点,以体制改革和机制优化为抓手,以薪酬调配为杠杆,与时俱进,大胆创新,通过深化改革,将师资队伍建设与重点学科及学位点建设、学术梯队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建立起师资配置合理,人才激励适当的有效机制,力争把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成为结构合理、人员精干、业务优良、骨干稳定、工作高效的具有大特区高等师范教育特色的一流师资队伍。

(二)发展目标

1.师资队伍总数随招生数量的增加而同步增加,保持合理的生师比和教师与职工比。按学校发展规划要求,到2010年我校普通本专科学生为15000人,教师总数应达到1000人,生师比为151。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比例保持在60%以上。各个新办本科专业一般配备不少于8名硕士以上学历学位的专任教师,其中高级职务教师不少于3名。

2.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认真加强师德教育。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夯实忠诚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基础,使教师能够自觉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各项义务,努力形成良好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切实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大力开展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解放思想,更新知识,牢固树立符合高等教育要求、具有师范特色的新教学观。通过交流、培养、培训和课题研究以及经费支持、资助等措施,推动科研水平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再上新台阶。促使教师转变观念,树立符合高等教育要求的具有师范教育特色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3.优化师资队伍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到2010年,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数量要占到专任教师总数的7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0%4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学历均要达到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为此,除加强师资培训外,在师资招聘方面,重点学科引进人才以博士为主,基础学科引进人才以重点大学毕业硕士生为主。到2010年,教授和副教授数量要达到教师总数的50%,其中,教授所占比例达到20%

4.优化学术梯队结构。全校各学科、各专业、各课程教师配置更加合理,除拥有相应比例的学科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之外,要使每个学科梯队在学历结构上都有20%以上的博士,在职称结构上重点学科至少要达到“三正多副”,一般学科至少达到“一正三副”。

5.通过多种渠道与方式引进和培养拔尖人才,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12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培养24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培养35名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通过培养和引进造就10名左右在国内本专业领域内有一定学术影响的学科带头人、40名左右在省内有较大学术影响的省级或校级重点学科带头人、50名左右校级一般学科带头人、60名左右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努力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结合的以知名教授、各级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主讲教师为主体的骨干教师队伍。

三、基本原则与主要措施

(一)基本原则

1.坚持思想政治、业务能力和身心素质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原则。

2.坚持学科及学位点建设与学术梯队建设相结合原则。

3.对于师资队伍岗位设置和职数配备,坚持确保重点、兼顾一般原则。

4.对于勇挑重担、业绩优秀骨干教师,坚持待遇从优原则。

5.坚持高层次人才、骨干教师队伍相对稳定和有利于促进低层次人才流动及一般教师正常流动原则。

(二)主要措施

1.加强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大力倡导德行天下和德育至上观念,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促使教师自觉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和职责。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学校通过设立和颁发“为人师表奖”,每年表彰奖励一批优秀教师,广泛宣传模范教师先进事迹,促进教师队伍师德水平有一个较大提高。

2.加强教师队伍培训:

1)师资培训主要原则:计划性原则;专业对口原则;分层次培养和突出重点原则;统筹兼顾原则。

在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同时,重点加强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在保证重点学科、扶持新兴学科的同时兼顾一般学科。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教学科研业绩突出及发展潜力大、爱校和安心工作的教师参加培训进修。

2)教师培养类型: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学历(学位)教育和非学历(学位)教育等不同类型。

学历(学位)教育包括硕士、博士研究生定向、委培或普招培养。非学历(学位)教育的主要形式为国内外访问学者、骨干教师进修班、单科进修、高级研讨班、短期研讨班、挂职锻炼等。

3)教师培养重点:未来五年培养重点是中青年教师。

今后一段时期主要培养形式是在职学位教育和专业实际操作能力培养。35岁以下未获得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必须在35年内攻读研究生课程并获得硕士学位;35岁以上、40岁以下未获得硕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一般要攻读研究生课程并争取获得硕士学位。每一位教师必须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的理论课、实验课、实践课教学的专业技能并通过培训进修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4)建立健全各种师资培训制度。

建立岗前培训制度。新教师必须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育学、心理学、师德修养、教育法规课程培训,中青年教师还必须参加定期举办的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及外语培训。

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度。选择经验丰富的高级职务教师作为导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并以此作为高级职务教师职务晋升、续聘的重要条件之一,指导量不少于一个聘期的二分之一时间。

建立健全出国研修制度。充分利用国家及地方政府的留学基金以及日元贷款、华侨捐资等经费,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教师到境外研修。

5)不断加大教师非学历培训培养力度。

培训重点是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结合学科建设特别是重点学科和重点课程建设,每年有计划分批选派1020名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作访问学者,到国内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和实验室学习、进修或进行合作研究,参加相关专业高级研修班、研讨班等。每年分期分批组织80160名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及外语培训以提高其相关技能水平。通过这些非学历的培训进修,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形成多支优良的学术团队,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学校通过设立教育科研、教学、科技创新、学术研究等方面的奖励基金,加大对优秀人才的鼓励力度。积极争取利用国家设立的“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奖励基金”、“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等专项基金计划及其他科学基金的有效机制,对优秀拔尖人才予以重点支持,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6)加强教师的社会实践锻炼。

结合顶岗支教和智力扶贫等项活动,建立教学科研培训基地,为教师创造参与社会实践的条件;要有计划地安排中青年教师参加顶岗支教和智力扶贫实践工作。今后新上岗教师在头3年里必须有到基层乡镇或贫困市县顶岗支教或智力扶贫的安排,累计时间不少于3个月,此举作为评定合格教师和聘任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基本前提记录在案。

3.进一步加大师资引进力度。注重质量并努力提高引进人才层次。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制度,严把“入口关”,建立引进师资质量考评程序,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师资录用原则,强化第一学历要求,重点学科须以引进博士为主,其他学科应坚持录用重点大学毕业的硕士学位学历人员为主要对象。

采取多种形式引进优秀人才。每年定期或不定期派员分赴各地登门招聘人才,在各类新闻媒介上发布招聘启事,进一步加大招聘宣传力度,多渠道、多途径发现并引进国内外各类优秀人才来校工作;制定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改善科研、学术环境,提高人才吸引力。

本着不求为我所有,但求助我发展原则,充分利用校友、师生等社会关系,聘请省内外、国内外高水平专家、学者来我校做特聘教授、兼职或客座教授,参与拟订学科发展计划和学科建设,参与和指导重点实验室建设,作学术报告或参加我校的教学科研等学术活动。

聘请一定数量适合我校教学需要的高水平校外教师或本地区相关行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做我校兼职教师,承担一定教学任务,并为青年教师培养出力献策。

聘请高水平教学、科研人才在保留原工作单位关系的同时来我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特别是带课题、项目来校工作者享受我校正式在编教师的有关待遇,保证他们来去自由。

4.保持师资队伍骨干和高层次人才的稳定。学校各职能部门、服务机构和所有员工都应牢固树立和增强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为教师服务的意识,积极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保证教师能够专心致志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继续完善合同聘用制、岗位聘任制和分配制度,进一步强化竞争机制,完善教师工作业绩量化考核的相关办法和规定,鼓励教师超额优质完成教学科研任务。逐步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加大科研支持力度,改善高层次人才的工作条件,为教师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提供必需的资金保障。设立校内攻关项目,帮助教师对外申报科研项目,以教研和科研带动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加大学科群建设力度,为高层次人才的快速成长创造条件。对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对学校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

5.积极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大特区高等师范教育相适应的师资管理制度:

1)严格编制管理。创造条件实行工资总额承包,逐步扩大合同制聘用和岗位工资制度的实施范围。

2)严格合同制聘用经费管理。按合同制聘用的兼职教师岗位,其工资等费用预算要做到专款专用,主要用来聘用校外兼职教师以及从本校在读研究生中聘任助教和返聘退休教师。

3)逐步实行全员合同制聘用制度。修订岗位设置方案,完善量化考核及奖惩制度,建立师资队伍流动机制,竞争上岗,优胜劣汰。

4)继续开展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以聘代评试点工作。在原有工作基础上深化改革,进一步细化并完善根据具体岗位需要直接聘任教师职务的各项制度措施。